 |
 |
 |
电话:086-0731-22161829
传真:086-0731-28814563
手机:13973343673(罗工)
电子邮箱:hnzzjr@163.com
邮政编码:412003 |
|  |
 |
|
 |
碳纤维感悟
[2014/4/22] 共阅读:1320 次
今天想说说碳纤维相关的科研人员的发展问题。可以说碳纤维是一种前景特别好的新材料,但是我国碳纤维的发展水平真是太落后,其中跟我国碳纤维科研人员的整体水平与心态有很大关系。 首先,碳纤维科研人员的心态太浮躁。案例:日本一个做直拉单晶硅的研究,完全把心思扑在直拉单晶所用的钨丝的研究。他考虑了在直拉单晶过程中会有多少钨原子掉到液硅坩埚里面。最后取得重大成功,现在直拉单晶所用的钨丝,完全是这位专家的技术。这一个案例告诉我们,做什么事,不要求懂得多宽,要扎下去,有一定的深度。现在中国的科研人员好像什么都知道,什么都懂,但是跟国外专家比起来,其实是什么都不懂。整体水平上不去。一个碳纤维原丝的研究专家,现在要操心怎么做聚合,怎么纺丝,怎么碳化,根本就没有把精力扎在一个点上。 其次,碳纤维的研究不可能其实也不会完全由一人的力量攻克。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合作。我国各个研究部门根本没有这样的合作意识,稍微有点进步,就拿出来跟别的兄弟单位比较,沾沾自喜。这样永远都是固步自封,寸步难行。 再次,碳纤维的研究是一个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的工程。企业没有这样的胆识去赌上一把,国家倒是很重视,但是不相信企业的科研人员,认为企业不如高校或者科研院所,把巨大的科研经费投入到高校等科研院所。高校的教授们大多是过着衣食无忧,上等人的生活,没有那种对这以事业的紧迫感和责任心。导致我国科研经费的浪费。 我们的民族不比别人笨,不比别人差,为什么技术上如此受制于人,还是要靠我们,碳纤维是人造出来的,别人能做,我们为什么不能?解决这一办法我认为从几个方面着手。 1、 在培养碳纤维科研人员的过程中,注重科研人员的责任感与事业心,让他们知道碳纤维不是一份工作,而是一份事业。 2、 国家出面协调科研院所的协调工作。以大局为重。 3、碳纤维的研究要以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的方式展开,企业投入一部分资金,国家投入一部分资金,科研院所提供科研人员与技术。这样既可避免科研院所的惰性,又可以避免企业的资金管理漏洞。 4、 国内相关的其他技术要协调发展,碳化炉,石墨化炉的制造水平要上一个台阶。 只有大家拧成一股绳,形成一个合力,我国的碳纤维突破指日可待。 |
【返回顶部】【关闭窗口】 【打 印】
|
|
|